创建文明和谐单位事迹材料
平鲁区李林中学
2009、5
创建文明校园事迹材料
李林中学始建1956年,1985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李林中学”,成为山西省用英雄英名命名的七所学校之一。薄一波、胡乔木、戎子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欣然题词,原国家侨联主席张国基为我校题写了校名。同时,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上海爱国中学、厦门集美中学结为“姊妹学校”。2006年、2007、2008年分别与天津市第一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北京四中结为“友好学校”。
学校现为二十轨制,有教学班83个,学生5000多人,教职工500多人,本科以上学历289人,研究生31人,学历合格率达90%。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64人。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平鲁区委、政府提出“教育优先”战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派10名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硕士培训,投资2.2亿元新建了占地252亩,30轨制,可容纳5000人的新校园。
近年来,李林中学迅速在塞北高原上发展起来,学校领导班子以独到见解、大胆决策,抓住高中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拳拳的爱心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加强文明礼仪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一、 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为载体形成校园精神
学校确立了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抓德育、教学之本,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思路。这一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成为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的灵魂和学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它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内化为行动的信念和共同追求,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李林中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即为平鲁高中教育事业献身,为李林中学发展孜孜以求的校园精神。具体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把教师职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素质,使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学观念、工作责任心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二、以普及礼仪文明为载体形成优育的教风和学风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既要传授文化知识,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此学校开展了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学校校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教职工一日行为规范》和《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了“五讲五比”活动,即讲正气、比人格;讲形象、比师德;讲大局、比团结;讲工作、比实绩;讲服务、比奉献。开展了文明队伍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员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嘴不乱说、口不乱吐、手不乱扔、脚不乱行”。
具体实践中教师做到了:依法从教,讲求政治,不歧视差生,不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不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注重仪表和行为,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工作日不喝酒,工作环境不抽烟,不吃家长一顿请;对待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团结友爱,合作共事。
为认真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告别粗野,走向文明,告别幼稚,走向成熟,学校制定了《讲文明、树新风十条文明标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不准”。要求学生衣着干净整洁;仪表端庄大方;语言和气文雅;行为规范文明;态度端正严谨;心态平和健康;学习认真刻苦;工作积极进取;处事随和谦让;做人踏实诚信。要求学生不说一句脏话;不随地吐一次痰;不乱扔一片纸屑;不随便丢弃一个包装袋;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一笔;不在上下楼梯是拥挤一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次;不违反交通规则一次。要求学生举止文明,不留长发,不穿奇异装服,不佩戴手饰,不说脏话,不看色情书籍;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下楼道靠右行,遇到熟人要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尊敬师长,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排队就餐、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在公共场所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团结友爱,扶弱济困。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学习作风有了根本好转。几年来,不但无一例以权谋私、乱订资料、乱收费、乱办补习班的违纪违规现象,反而出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超量工作的校领导赵秀、孟廷发、周靖和教师施青等;牺牲假日休息时间为学校义务招生的岺岭、张晓红等。
三、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以知识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祭扫李林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并在烈士墓前举行成人宣誓仪式;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是为期十天的学前教育课;寒暑假的“公民道德实践月”、“劳动教育周”已成为必修课;早操的恢复、元宵节文艺活动的表演、省文联基层工作交流现场会的举办、《爱我中华、爱我李林》《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知荣知耻,从我做起》的演讲和征文活动的举行,一贯坚持的“一二·九”冬季越野赛、师生篮球赛、迎新春系列活动,校园之声、学生自创的《心语》文学社等,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同时,突出育人功能,取得了实效。特长教学班的开展,李林颂合唱团的经常性活动、不定期的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革命传统教育和学术报告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张杨了学生个性,增强了学生间合作与团队精神,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特色。
四、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明
制度可以规范言行,使人摒弃恶习,养成优良习惯。学校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全、细、严、实”。
在班子建设上,一是把每周二的课外活动时间作为例会进行理论学习。二是强化班子廉政建设,实行校务公开。三是加强校内监督约束。班子成员实行民主测评和工作实绩相结合的保优汰劣附分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每学期测评两次。四是班子成员团结和谐,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实行年级负责制。五是关心对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出资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和外地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学校每周派车接送家在外地的员工。
在加强班级基层建设上,实现一个转变,即由主导性教育管理向主体性教育管理转变;实行两种管理方法,即全员自主管理和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参与的群体管理体制;坚持了“四岗位”要求,即树立岗位意识,强化岗位责任,提高岗位能力,发扬岗位精神。同时,为提高班主任素质,学校为每位班主任订阅一份与班级管理有关的报刊。
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强化德育建设。重点是改变不良习惯,以培养积极向上、文明进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目标;以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自信,完善自我为依托,让每个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在后勤和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后勤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李林中学用电节水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制度》,注重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严明纪律,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和连带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分级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如治理周边网吧、游戏厅行动,家访校处居住的学生等,后勤保卫人员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五、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典雅的校园软环境建设,精心打造人性化、哲理化、艺术化的校园文化空间。
校园内精心设计了最朴素、最大方、最富有哲理、最有教育意义的挂图标语,安装了路灯、流动洗手池、设置了高标准的橱窗来展示师生风采,教学楼墙壁上镶嵌了名人、科学家的画像和警句;教室环境进行了规范,统一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树新风十条文明标准》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不准”、班训等装框上墙,布置学习园地和学生风采展版。宿舍楼配置了洗衣设备,改变了管理体制,实行楼层专人负责制;学生食堂悬挂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标语;成立了校报编辑部,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校园垃圾箱上张贴了宣传环保、节约资源的标语。
所有这些校容校貌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和谐,育人功能更加完善,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文明。
六、以“关爱学生”为载体创设“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讲师德,关爱学生;讲党性,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在李林中学绝不是空谈。2005年考入大学的贫困生尉云、尉瑞兄弟,正为高额的学费一筹莫展时,该校领导到蒋家坪村慰问他们,并为其共捐款3000多元以解燃眉之急。2007年考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研究生、原李林中学学生李婧在学校资助7000元后才得以入学。2006年学校教师史文龙家属史桂英身患癌症,学校师生主动为其捐款3万多元;2008年四川地震师生捐款45000多元;为语文老师朱彦捐款近5万元;2009年为白文军同学捐款11000元;为刘文丽同学捐款20000元。
学校党支部、校委会本着“绝不让任何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宗旨,为减轻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负担,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2006年3月,作出了建立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的决定,填补了学生助学高中阶段的空白。四年来,根据各班确定的受访对象,家访小组累计行程万余公里,共走访1400余户,受访学生1452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年拿出近12万元,用于助困。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大型的家访活动意义深远:不仅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学校对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视和关心,彰显了“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管理理念。同时缩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在家长中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我校坚持和谐、文明的理念,在处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形成了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氛围,而这种良好的氛围又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高考达线人数青少年增加为标志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从2005年上线人数每年递增50人左右。
学校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获得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好评。2006年我校被市委授予 “优秀党支部”,2007年我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全市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高中学校。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校“2006-2007年度文明和谐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我校“2006-2007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07年、2008年、2009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平鲁区“红旗单位”、朔州市“教育系统红旗单位”;2007年12月山西省教育学会授予我校“先进集体”称号。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朔州市“卫生先进单位”;2008年12月,省爱卫会授予我校“卫生先进单位”。
和谐、文明校园为我们带来效益,提升了我们的办学品位,增强了我们办学竞争力。今后,我们仍将把和谐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力争创出更加和谐文明的校园,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事迹材料》相关文档:
小学学习之星事迹材料09-01
学习之星事迹材料范文09-01
大学学习之星事迹材料09-01
勤奋学习好少年事迹材料09-01
员工学习之星事迹材料09-01
学习之星事迹材料09-01
优秀班主任先进的事迹材料(精选6篇)09-04
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精选09-04
优秀班主任推荐主要事迹材料09-04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优秀10篇)09-04